1 2 3 4

实验室概况

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简介

王崇愚,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金属缺陷电子结构与材料设计专家。1932年12月生于丹东。籍贯北京。1950年考入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1954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学专业。现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1996-)及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日本东北大学金属研究所访问教授(2007- 2008)。曾任中科院咨询委员会委员(1998-2002)、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常委(1996-2002)、中科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1993-)等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计算材料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电子结构缺陷和动力学模拟。A) 金属合金复合缺陷电子结构,研究重点为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质与电子结构的关联。B) 缺陷结构的动力学演化与相关的原子间作用势。(2)多尺度模型与物性跨尺度耦合。A) 多尺度模型与相关算法,研究重点为局域电子效应与环境的耦合。B) 多尺度模型物理,研究重点是跨尺度区域的物理表征。C) 研究和实现多尺度模型中物理参数的解析传递模式。

陈立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当选)。1940年生于四川南充,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其间1976~1978年赴西德马普协会固体所进修;1985年、1990年和1992年曾分别在法国科研中心波尔多固体化学研究所、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纳米离子学;纳米离子材料和离子电子混合导电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纳米离子材料和离子电子混合导电材料的离子和电子的输运特性和其他物理性质;高能电池和燃料电池中的物理化学过程。

张统一,香港科技大学首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生于河南省郑州市。1978-1979年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1979-1985年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系,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86-1988年德国哥庭根大学洪堡学者,1988-1990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博士后,1990-1993耶鲁大学副研究员,1993年回到香港科技大学任教,现为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统一院士在氢脆与滞后开裂、力电磁多场耦合断裂、电致失效理论和微/纳观力学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国际公认的开拓性工作,是国际断裂领域的知名专家。已发表SCI论文170余篇,被SCI他引超过2600余次。曾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7年度第三获奖人,2007年度第一获奖人),1988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美国ASM International Fellow奖,2003年获香港裘槎高级研究学者奖。现任ASM International Fellow,The Far East and Oceanic Fracture Society 副主席,国际断裂协会执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编委,香港工程师学会 Fellow,《机械强度》特邀编委。

 

学术委员会名单如下: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称

研究方向

学术委员会职务

1

王崇愚

清华大学

正高

第一原理电子结构计算和动力学模拟;多尺度算法建模与物性跨尺度耦合

主任

2

陈立泉

中国科学院

正高

纳米离子学;纳米离子材料和离子电子混合导电材料的制备和表征等

副主任

3

张统一

香港科技大学

正高

分子动力学和相场模拟,计算热力学和连续介质力学,材料力学

副主任

4

刘国权

北京科技大学

正高

材料计算、优化设计与数据库

委员

5

聂祚仁

北京工业大学

正高

生态环境材料学、工业领域节能减排

委员

6

王富耻

北京理工大学

正高

高应变率服役新材料;高温高能防护涂层材料

委员

7

宫声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正高

先进热障涂层材料技术先进轻质高温结构金属间化合物材料

委员

8

左 禹

北京化工大学

正高

材料环境断裂,材料局部腐蚀机理与控制技术,材料表面保护技术

委员

9

苏 航

钢铁研究总院

正高

材料数据技术与共享;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热力学动力学计算及其在钢铁新产品研发中的应用

委员